
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每年能够产出近200份定制化报告以及上千份细分市场调研报告。公司构建了涵盖8000万以上的海外样本、30万以上的权威专家信息以及3600万以上的国内电话样本与企业样本,为各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中国锂电池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部件,其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定义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显著优点。高能量密度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锂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为设备提供更持久的动力支持;长循环寿命使得锂电池可以经历多次充放电循环而不显著降低性能,降低了使用成本;无记忆效应则允许用户随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而不必担心像镍镉电池那样因不完全充放电导致容量下降的问题。
产业链结构
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完整,覆盖上游资源开采、中游材料制造与电池生产、下游应用及回收的全环节。上游锂资源方面,国内盐湖提锂技术取得突破,海外资源布局也逐步完善;中游材料领域,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的国产化率均超80%,形成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下游应用中,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电子构成三大需求支柱。
市场规模
中国锂电池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张周期,规模增长态势显著。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行业产量已达到 130GWh,同比增长 35%,板块营收达到 2.25 万亿元,创下近年来峰值。2025 年上半年板块营收已达 11357 亿元,同比增长 13.78%,正增长企业占比提升至 67.92%,显示行业复苏动能增强;全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15%。预计到 2030 年,锂电池行业产量将翻倍至 260GWh。
区域布局
华东、华南凭借完善的产业配套、便捷的交通物流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形成了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集群。江苏、广东作为产业集群核心区域,锂电池产值占全国 60%。江苏拥有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生产到下游电池制造,各环节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强大产业合力;广东则在电池研发、创新应用方面优势突出,吸引众多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中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锂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布局。四川、江西等地锂矿资源储量丰富,规划 2025 年产能超 500GWh,通过打造 “锂 - 电 - 车” 一体化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锂电池产业区域均衡发展 。
价格动态
据市场研究机构调研显示,2025年锂电池原材料价格结束了过去几年的剧烈波动,进入相对稳定期。碳酸锂作为关键原材料,其价格在2023年经历从52万元/吨到9.6万元/吨的暴跌后,2025年已回升至13-16万元/吨的合理区间。这一价格水平既反映了供需关系的再平衡,也考虑了资源开采的综合成本。行业专家认为,随着供需结构的改善和金融投机因素的减弱,未来碳酸锂价格有望在15万元/吨左右保持相对稳定,为产业链提供可预期的成本环境。
成本结构
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中国电池制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持续下降,2025年5月同比下降3.8%。这一趋势源于多重因素:一是规模效应显现,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二是技术创新推动材料体系优化和制造工艺改进;三是产业链集群效应降低物流和协作成本;四是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减少初始投资。据测算,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pack成本已降至约0.5元/Wh,较2020年下降超过40%,极大地增强了电动汽车的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