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每年能够产出近200份定制化报告以及上千份细分市场调研报告。公司构建了涵盖8000万以上的海外样本、30万以上的权威专家信息以及3600万以上的国内电话样本与企业样本,为各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社保市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行业政策
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这一规定强化了社保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通过失业保险降费率、发放稳岗资金等措施,为企业减负,支持企业稳定用工,有效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定义
社会保险市场是指以社会保险为交易标的,通过法律、行政和市场化手段,实现社会保障权益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涵盖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险种,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社会保险市场具有非营利性、强制性、广泛性和公平性等特点,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市场规模
根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25,68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比增长7.3%。2025年上半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1亿人、2.45亿人和3亿人,基金总收入4.53万亿元,总支出3.89万亿元,累计结余9.83万亿元,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覆盖13.6亿人,基金累计支出突破12万亿元。养老保险市场方面,预计2025年参保人数将达9.4亿人,年复合增长率1.86%。随着数字经济和灵活就业的兴起,平台从业人员参保人数超1000万,显示社保制度对新就业形态的包容性增强。
竞争格局
社会保险市场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作为监管者和提供者,负责制定政策、监管市场运行;企业作为缴纳主体,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责任;个人作为受益主体,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第三方服务机构则提供社会保险咨询、代理等服务。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多,社会保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险种结构与保障水平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各支柱在覆盖范围、资金规模及保障功能上呈现差异化特征,共同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障格局。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肩负着为绝大多数人口提供基础养老保障的重任。作为养老保障的核心基础,基本养老保险已实现95%以上人口覆盖,构建了全民参与的养老安全网。然而,其保障水平存在明显短板:替代率(退休金与退休前工资之比)不足4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5%警戒线。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是一种由企业为员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企业年金覆盖人数达到 7000 万人,资金积累规模达 5.7 万亿元,中小企业参与率不足5%,受制于成本压力与制度门槛,大量中小微企业未能建立年金计划;国企占比超80%,国有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成为年金制度的主要参与者,导致保障资源向特定群体集中。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是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旨在鼓励个人通过自主储蓄和投资来积累养老资金。根据市场研究机构调研,目前,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达到 7200 万,实际缴存率仅为 28%,人均年缴存 2000 元。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近 500 亿元,产品类型主要以储蓄类(466 款)和基金类(292 款)为主。
参保结构与覆盖
截至202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接近10亿人,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但城乡保障水平差异显著,城镇职工医保待遇普遍高于城乡居民医保。此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但灵活就业群体(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参保率仍不足40%,成为政策重点突破方向。
市场结构
中国社会保险市场结构具有多元主体、多层次、广泛覆盖的特点。市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政府作为监管者和提供者,负责制定政策、监管市场运行;企业作为缴纳主体,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责任;个人作为受益主体,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第三方服务机构则提供社会保险咨询、代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