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每年能够产出近200份定制化报告以及上千份细分市场调研报告。公司构建了涵盖8000万以上的海外样本、30万以上的权威专家信息以及3600万以上的国内电话样本与企业样本,为各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与消费国,烟草市场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控烟政策的加强,传统卷烟消费量出现波动,但整体市场规模仍保持相对稳定。
行业性质与地位
烟草行业作为涵盖种植、加工、制造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在中国,烟草行业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产业,更是国家税收的关键来源。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2021年中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3581亿元,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2442亿元,连续多年保持税利收入过万亿的规模,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
行业管理体制
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全国共设立33个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下属18个省级烟草公司及地方卷烟生产企业。地方烟草企业的管理权自2003年起逐步转移至中国烟草总公司,进入垂直化整合阶段,工业企业与卷烟品牌数量持续减少。例如,云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了覆盖种植、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市场规模
中国烟草市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体制最特殊的烟草市场,依托国家专卖专营体制保持着稳健运行。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 16008 亿元,同比增长 5%,贡献财政总额 15446 亿元,同比增长 2.8%,持续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财政支撑。从市场规模看,2024 年卷烟市场规模约 6000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7000 亿元大关;若涵盖全品类烟草制品,2025 年市场总体规模预计达到 1.2 万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
市场产量
据市场研究机构调研数据,2025 年上半年卷烟产量累计达 13756.5 亿支,同比增长 0.8%,创近六年同期新高,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单月产量波动显著(如 4 月产量 1931.6 亿支同比下降 2.4%,6 月则达 1588.8 亿支同比增长 8.7%),反映出季节性需求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长期来看,受控烟政策深化影响,产量预计逐步收缩,预计 2025 年烟草总产量约 1100 万箱,到 2030 年可能降至 950 万箱,降幅约 14%。
市场结构
中国烟草市场结构以卷烟为主导,占据市场总量的95%以上。然而,随着新型烟草制品(如电子烟、加热不燃烧产品)的兴起,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预计到2030年,新型烟草制品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左右,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市场结构也呈现出区域分化特征,东部沿海地区消费升级显著,高端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而中西部地区则因基数较小且增长潜力较大,在某些年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竞争格局
中国烟草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其下属的各大卷烟厂。这些企业凭借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中华、云烟等传统品牌通过文化赋能与工艺升级,构建了从经典款到限量版的全产品线;而一些新兴品牌则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细分市场挖掘,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区域市场特征
中国烟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对烟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烟草消费量相对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这些地区的烟草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消费群体
中国烟草市场的消费群体构成多元化,但成年男性仍是主要消费群体。30-49 岁群体占比 36.4%,18-29 岁占 29.2%;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吸烟率 34.5%,女性仅 2.5%,男性集中于中年阶段,女性则以年轻群体为主。教育水平与吸烟率呈负相关,体力劳动者与农民吸烟率较高;收入维度上,低收入人群吸烟率(28.6%)显著高于高收入人群(12.3%),但高收入人群电子烟使用率(15%)是低收入群体(5%)的 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