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国际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不同市场层次逐步提升竞争力,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对焊接设备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家产业政策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促进发展,相关安全和质量行业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一、国际企业
以林肯电气(Lincoln Electric)为例,该企业于 1895 年成立于美国,是一家在焊接设备领域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技术实力的跨国企业。林肯电气在弧焊产品、机器人弧焊系统、等离子切割设备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其产品覆盖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等离子切割设备、除尘系统四大系列,在全球 18 个国家设有 59 个生产基地,分销网络和办事处覆盖全球 160 多个国家,2020 年销售规模达 26.55 亿美元 。
林肯电气的技术优势显著,其在电弧焊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波形控制技术等方面拥有核心专利。例如,POWER WAVE 系列焊接电源采用波形控制技术,用户可通过软件设置 AC、DC (+) 或 DC (-) 输出,控制熔敷率及熔深,相比传统的焊接电源,在单弧或多弧焊中,可以得到更快的焊接速度、更高质量的焊缝以及提高焊接效率。在市场方面,林肯电气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造船、管道焊接等传统领域,林肯电气的产品凭借其出色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供定制化的焊接解决方案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巩固了其在全球焊接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米勒电气(Miller Electric)也是国际知名的焊接设备制造商,源自美国,以卓越的焊接性能和耐用品质著称。该品牌专注于创新设计,产品覆盖手工焊、自动焊及切割等多个领域,在管道焊接、船舶制造等大型项目中表现突出。米勒焊机采用先进的电路设计和高品质的元器件,稳定性好,能够保证焊接效果的稳定和一致性;其人性化的设计使得操作简单,易于上手;采用优质材料制造,具有很高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在市场策略上,米勒焊机虽然定位高端市场,但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技术革新,将高端技术融入部分中档产品,使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焊接服务,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
二、国内企业
深圳瑞凌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焊接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瑞凌股份作为一家荣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称号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一直致力于逆变焊割设备、焊接自动化系列产品和焊接材料配件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
在技术创新方面,瑞凌股份深知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将技术研发与创新置于战略高度。依托集团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将自主研发的 “天工” 芯片更广泛地应用于手焊、气保焊、氩弧焊等产品,显著提升了焊接参数的稳定性;完成了碳化硅场管在手工弧焊和交直流氩弧焊上的应用开发,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推出融合 “天工芯片 + 断码屏 + 碳化硅” 技术的焊匠系列产品,并对数字工业机进行全面升级,满足了市场对高效、节能、环保焊接设备的需求。
在市场拓展方面,瑞凌股份积极整合国内及海外渠道资源,通过优化现有产品线并补充激光焊等新产品,完善了立体化销售渠道布局。针对直销客户,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船舶等业务场景与需求,提供定制化项目开发与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增强了客户粘性与合作深度。在海外市场,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客户需求及行业标准,以高品质产品为核心,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成功开拓多个空白市场并优化海外客户结构;通过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等多线布局,完善覆盖全球主要区域的线上渠道运营网络,进一步扩大线上销售规模。通过举办新品发布会、体验会及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加强市场宣传和品牌推广,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
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焊接电源、焊接机器人等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产品性能和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市场策略上,时代科技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内焊接设备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逐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一章 焊接设备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焊接设备行业界定
1.1.1 焊接的定义及工艺类型
1.1.2 焊接设备界定
1.1.3 焊接设备相似概念辨析
1.1.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焊接设备行业归属
1.2 焊接设备行业分类
1.2.1 焊接工艺装备
1.2.2 焊接辅助器具
1.3 焊接设备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二章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2.1.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2.1.3 政策环境对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焊接设备行业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技术工艺及流程
2.4.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2.4.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现状
2.4.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专利申请及公开情况
2.4.5 技术环境对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三章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焊接设备市场前瞻
3.1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宏观环境背景
3.2.1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经济环境概况
3.2.2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政法环境概况
3.2.3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技术环境概况
3.2.4 新冠疫情对全球焊接设备行业的影响分析
3.3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体量分析
3.4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4.1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区域发展格局
3.4.2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3.5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案例研究
3.5.1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3.5.2 全球焊接设备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5.3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重点企业案例(可定制)
3.6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
3.6.1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3.6.2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3.7 全球焊接设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四章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焊接行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进出口贸易状况
4.2.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4.2.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进口贸易状况
4.2.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出口贸易状况
4.2.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
4.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主体数量规模
4.5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供给状况
4.5.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供给能力分析
4.5.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4.6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招投标市场解读
4.7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需求状况
4.8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4.9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行情走势
4.10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痛点分析
第五章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竞争状况及市场格局解读
5.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1.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分析
5.1.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关键要素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5.1.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5.1.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5.1.5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替代品风险分析
5.1.6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竞争情况总结
5.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2.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5.2.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5.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5 中国焊接设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参与状况
5.6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国产替代布局状况
第六章 中国焊接设备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布局状况研究
6.1 中国焊接设备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焊接设备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焊接设备产业链生态图谱
6.2 中国焊接设备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6.2.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上游市场概述
6.3.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上游市场概述
6.3.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上游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6.3.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上游供应的影响总结
6.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6.4.1 中国焊接材料及助剂市场分析
6.4.2 中国焊接设备电子元器件市场分析
6.4.3 中国焊接设备控制系统市场分析
6.5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分析
6.5.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分布
6.5.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分析
6.6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6.6.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下游应用需求分布
6.6.2 中国汽车工业焊接设备需求潜力分析
6.6.3 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焊接设备需求潜力分析
6.6.4 中国钢结构建筑领域焊接设备需求潜力分析
第七章 中国焊接设备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7.1 中国焊接设备企业布局梳理
7.2 中国焊接设备企业布局案例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7.2.1 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7.2.2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7.2.3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4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5 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6 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7 广州松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7.2.8 江苏大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7.2.9 拓斯达
7.2.10 天津市美瑞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章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市场前瞻及战略布局策略建议
8.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SWOT分析
8.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8.2.1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生命发展周期
8.2.2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8.3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4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8.5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8.6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7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8.8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8.8.1 焊接设备行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8.8.2 焊接设备行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8.8.3 焊接设备行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8.8.4 焊接设备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8.9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8.10 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