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结构
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
矿产资源:锂、钴、镍、锰、磷等矿产是动力电池的基础原料,其供应稳定性和价格波动对产业链影响较大。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主导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常见的有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2023 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 248 万吨,同比增长 31%,主要厂商有厦门钨业、容百科技等。
负极材料: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主流的是石墨类负极材料,还有硅基负极材料等。2023 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 165 万吨,同比增长 21%,主要厂商有贝特瑞、璞泰来等。
隔膜:将电池正负极分开,防止短路并提供离子通道,是保证电池安全和性能的关键材料。2023 年中国隔膜材料出货量 171 亿平米,同比增长 31%,主要厂商有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
电解液:是锂离子迁移的媒介,对电池容量、温度特性、循环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2023 年中国电解液市场规模达 701。5 亿元,同比增长 0。9%,主要厂商有天赐材料、新宙邦等。
中游动力电池制造
电芯:是动力电池的基本单元,有圆柱形、方形、软包等形式,包含正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等组件,其性能决定动力电池的性能。
模组:由多个电芯组成,有特定排列和连接结构,提供机械支撑、热管理和电气连接,可按需调整电芯数量和排列以满足不同功率和能量要求。
电池包:由一个或多个模组组装而成,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最终输出形式,包括电气连接、热管理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组件。
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自动均衡、智能充放电的电子部件,保障电池安全、延长寿命、估算剩余电量,是动力和储能电池组的重要部件。
下游应用市场
新能源汽车: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 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
储能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系统对动力电池需求增加,用于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储能、家庭储能等,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
其他领域:还应用于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无人机、移动电源等,为这些设备提供动力支持。
动力电池回收
回收来源: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次品电池以及电池生产企业的库存电池等,2023 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超过 58 万吨。
回收渠道:有电池厂、整车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拆车厂、保险公司、个人用户等,其中电池厂和整车企业的回收渠道占比较大。
回收拆解利用:中游环节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是将退役动力电池检测、重组后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拆解回收则是提取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和材料进行再生利用。
再生材料:下游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材料,经过回收处理后的再生材料可重新用于动力电池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结构

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概述
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的产量达到近30万辆,动力电池的需求也达到9626MWh。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攀升以及单车电池容量的不断提升,预计201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能达到 MWh。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生产国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其中,日本和韩国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近70%,主要是因为其专业分工明确,行政壁垒较少,整车厂和系统集成商的系统集成能力远高于中国纯电动汽车生产商。
中国动力电池受惠于各种优惠政策获得了巨大发展,目前有几十家企业都有参与到动力电池行业中。其中,比亚迪、北京普莱德等企业在全球市场颇有名气。2014年,中国整个动力电池行业都获得了爆炸式增长,产能暴增数倍。
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92.51亿美元,并将在2024-2030年的预测期内以26.96%的复合增长率(CAGR)高速扩张,到2030年达到5277.60亿美元,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中分别位居前列,同时,中国电池企业还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布局,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韩国和日本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市场突破和技术创新。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概述
1.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定义
1.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分类
1.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
1.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结构
1.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概述
1.6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分析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分析
2.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历程
2.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专利申请情况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工艺及成本结构
3.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技术参数
3.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工艺分析
3.3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不同地区 不同规格 不同应用产量分布
4.1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不同地区(日本、韩国、中国、欧美等)产量分析
4.2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不同类型产品产量分析
4.3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不同应用领域产量分析
第五章 2010-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产 供 销 需市场现状和预测分析
5.1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 产量 产值统计
5.2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5.3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销量综述
5.4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价格、毛利率
5.5 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平均成本、价格、产值、毛利率
第六章 2015-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6.1 2015-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 产量统计
6.2 2015-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市场份额
6.3 2015-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销量综述
6.4 2015-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平均成本、价格、产值、毛利率
第七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核心企业研究
7.1 松下
7.1.1 企业介绍
7.1.2 产品介绍
7.1.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2 AESC
7.2.1 企业介绍
7.2.2 产品介绍
7.2.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3 LG化学
7.3.1 企业介绍
7.3.2 产品介绍
7.3.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4 比亚迪
7.4.1 企业介绍
7.4.2 产品介绍
7.4.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5 LEJ
7.5.1 企业介绍
7.5.2 产品介绍
7.5.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6 国轩高科
7.6.1 企业介绍
7.6.2 产品介绍
7.6.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7 天能
7.7.1 企业介绍
7.7.2 产品介绍
7.7.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8 三星SDI
7.8.1 企业介绍
7.8.2 产品介绍
7.8.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9 日立
7.9.1 企业介绍
7.9.2 产品介绍
7.9.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0 普莱德
7.10.1 企业介绍
7.10.2 产品介绍
7.10.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1 天津力神
7.11.1 企业介绍
7.11.2 产品介绍
7.11.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2 A123
7.12.1 企业介绍
7.12.2 产品介绍
7.12.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3 沃特玛
7.13.1 企业介绍
7.13.2 产品介绍
7.13.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4 BatScap
7.14.1 企业介绍
7.14.2 产品介绍
7.14.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5 ACCUmotive
7.15.1 企业介绍
7.15.2 产品介绍
7.15.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6 中航锂电
7.16.1 企业介绍
7.16.2 产品介绍
7.16.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7 比克电池
7.17.1 企业介绍
7.17.2 产品介绍
7.17.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8 PEVE
7.18.1 企业介绍
7.18.2 产品介绍
7.18.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7.19 东芝
7.19.1 企业介绍
7.19.2 产品介绍
7.19.3 企业产能产量产值 价格 成本 毛利 毛利率分析
第八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未来发展分析
8.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分析
8.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8.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面临的问题